没WiFi迷失在五步一猫的“世界首都”—伊斯坦布尔http://you.youxiake.com/y/1002898.html
路过春季的米兰http://you.youxiake.com/y/1002945.html
这次去荷兰比利时主要为了访友踏青,所以事先除去看天气几乎没查看任何旅游地资讯,有哪些比当地人带你逛吃逛吃更惬意的呢,顺便一提,这一周里虽然忘带雨伞,但一向多雨的荷兰比利时对我不薄,除去第一天,我在的每天都是艳阳天,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要感谢我把南欧的太阳带来了。


这次的旅游顺序是布鲁塞尔-跟特-布鲁日-阿姆斯特丹-Hengelo&Enschede,鉴于荷兰之行给我带来了非常大打击(具体可以直接看第二部分-荷兰小镇kingsday狂欢),所以从荷兰开始写吧,先苦后甜嘛。以下是并非非常游客的游记。
我是从布鲁日坐大巴去阿姆斯特丹的,本来是想用blablacar(欧洲拼车软件)但布鲁日到阿姆的路线太小众了没找到顺路的司机(近期滴滴出事的例子也告诉大伙,搭车这种事即便在合法网站上也要详细看司机的评价,并告知朋友搭车的细节,确保司机了解你不是一个人),于是就在青旅室友的推荐下在Goeuro(全欧洲底价大巴,火车搜索网站)上选择了OUIBUS,顺便吐槽一下布鲁日的车站,这种便宜巴士的上车点是在车站外的,却并没标识,害我差点找不到错过。车程五小时,沿途看到了很多荷兰大风车,中间司机停下休息了半小时,防止疲劳驾驶,好评。


邂逅海平面下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初印象
之前经过阿姆斯特丹机场四次,这次终于有幸真的踏上了这个有165条水道,1500座桥梁的童话般的土地。
傍晚到了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名字中有dam就是和大坝有关了)我已经是饥肠辘辘但还是决定先去旅店check-in再出来觅食。虽然对荷兰自行车王国的大名早有耳闻,也遇见过一个十八岁荷兰女孩一人有6辆自行车,但我看到车站外密密麻麻的自行车,还是想把北京的那首《九百万辆自行车》转送给它。


出了中央车站要坐轮渡过河,轮渡是不收费的,大概两三分钟一班,一到行人,自行车党和摩托党就一拥而上。据我察看,只有游客是用两条腿在这个城市移动,当地人全是两个轮子天下我有些气势。我这次定的青旅地点十分便捷,和阿姆斯特丹的中央车站隔河相望,离荷兰EYE电影学院(又名河畔之眼)一百米。只不过定的时候不了解这么大,我远看以为是一个大学校或者是政府机构,后来才了解之前是一个20世纪20年代的实验室,保留了海量原有特点,一共有200多个房间,再加上是青旅,每一个房间可能是4/6/8/10张床,一共可以住上千人。大厅里非常热闹,有台球桌,乒乓球桌,沙发,书厨等等,地下一层一边是夜店一边是吃早餐的地方,总体布局让我想起了广州的一家青旅,不了解那家的老板是否从这里得到的想法。有一个刻板印象需要打破一下,青旅可不是只有青年,第二天早上与我同桌吃饭的是三位四五十岁的阿姨,感觉是多年闺蜜搭伴出行,期望我到了这个年龄也能这样享受生活。






第二天本来想早起去看世界最大花市—荷兰阿斯米尔花卉市场,据了解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比首都机场的3号航站楼还要大,且这个市场智能化程度特别高,不只花卉的条形码包括种植地,采收发货时间和包装环节的负责人信息连运输小车上都有芯片感应,依据感应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职员的工作量,BBC有纪录片介绍它。然而一查太远了,来回要三个多小时,花市又是早上七点就开始的,我心有不甘的舍弃了。
早上十一点在中央车站的大钢琴旁终于见到了我这几天的向导,我180+的荷兰朋友H,她弯下腰的一个熊抱立马让我回忆起了一年前的脖子痛的阴影。我两一边唠嗑一边拖着行李往今晚的船上走,没错这位天才定了一晚船上的住宿,她这次真的是自作聪明地给自己买罪受,船就和飞机一样,每寸空间都得借助得当,虽然有心理筹备当我看到那个大概两平方的房间还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位大姐也是一脸绝望,一晚上窝着睡的,后来还和我讲幸好她两米的男友没来,要不然就要站着睡了......


总之放手行李大家就开始阿姆斯特丹的1日游啦。看了地图才发现阿姆斯特丹真的比我想象中要小不少,大家决定先做游览轮渡沿着运河对这个城市有一个总体印象,这位大姐携带杂志上撕下的打折卷买了半价的船票,很自豪地宣布自己是个标准荷兰女生,能节省绝不浪费。Anyway,大家乘船赏析着沿途风景,船上有八种语言可以选择,包含中文,十分让人惊喜,我记得巴黎的游览船上仿佛也就四种语言。沿着运河缓缓前进,两边的房子和树就像画里一样。在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潮中,荷兰这个低地国家出现了很多开创性的建筑师,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建筑的面貌和走向。然而,荷兰作为著名的低地国家,近年来地表下陷,有的年头的房子都像比萨斜塔一般斜着身子了,H沉迷给我指出那些有的歪斜的建筑,真的是每一栋都不放过。这类运河边形态各异的老宅,都有一个一同点,那就是窄小的门,却有大窗户,内部纵深,楼梯陡峭,保证了居住房间的适合面积。H还向我指出不少老宅的三角形墙顶上有一个钉子和滑勾,考我是用来做什么的,我刚开始自然毫无头绪,但想到高中力学的轮滑图和电视剧红色里有一幕是用绳索让小贩把馄饨放在篮子里吊上来,猜想说是为了吊东西上来,没想到猜中了。因为基础知识太小,家具没办法进入,所以这个装置是居民用来装运家具的,从窗户搬入。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带拥有三条主要运河:绅士运河、国王运河和王子运河,大家都经过了,乘游船游览阿姆斯特丹可以真的领会水城独特韵味。












上岸后大家直接去了水坝广场,水坝广场是阿姆斯特丹的心脏,据了解是阿姆斯特丹历史的发源地,也是荷兰最具盛名的广场,作为欧洲所有广场的标准配置,鸽子和街头艺人自然必不可少,大家买了三明治,一边吃一边看他们表演。由于快到kingsday了,街上人已经开始戴橙色帽子或其他橙色配饰了,纪念品店内那就是一片橙色的海洋,鉴于橙色是我喜欢的颜色,也在青旅前台那买了一件橙色T恤,然而后来太冷并没在kingsdays那天穿。


休息完后H直接带我去了一个不知名但很漂亮的住宅区,在繁华的街道中,居然藏了一个这样宁静清幽的地方,实属不容易,里面可以窥见当地一般人家的生活正常状态,还附带一个精致的小教堂。回来查看才了解这个地方并不那样小众,名叫霍夫修道院。这个有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的庭院对于过去居住在这里的修女与其说是住在修道院,不如说是住在她们我们的小房屋里。这里的氛围(游客除外)会将你带到旧日时光中,清晨或是夜晚人少的时候是体验穿越的好机会。










再之后就是大众打卡点鲜花一条街啦,各色各样的鲜花、球茎、盆栽、干花、种子和所有与花有关的东西都在这里,还看到了中式盆栽,价格自然是比国内高出几倍不止。虽然我能勉强养活的只有仙人掌但这类充满生命力的小东西光看着也叫人心情舒畅,这条街并不长,可能是苏州平江路八分之一吧,除去花还有冰箱贴等小纪念品,我对这类原来并不感冒,无奈这里的实在太美貌,我大概买了八个冰箱贴,但这里刷卡要另付两欧,幸好H有现金帮我垫上了。告别了这个让人目不暇接花市,大家就在运河边随便地走着,两岸的景色真是任意一帧都可以做明信片,由于是4月,树上的嫩芽星星点点,鸟儿们飞来飞去,忽然感觉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哪个家新燕啄春泥”用在这里也十分贴切。


















大家兜兜转转看到一家大麻博物馆,虽然H十分鄙夷但我在好奇心驱使下还是买了票进来,地方非常小,老实说售票员感觉就是一个嬉皮士,馆内主要介绍了大麻的来源,医用价值还有工具的进化史等等,个人感觉这里提供的信息还是过于基础,假如你做过一些研究,可能会有的失望。角落的房间里有几株大麻盆栽,向大家科普种植大麻的温度湿度和肥料,票价九欧展厅有两个。出口处一位美国大叔正在买种子并询问种植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是筹备偷运回美国?他们的小声对话我两都听到了,我和H除去大眼瞪小眼也无可奈何......












出来后大家一致决定去吃饭,也不了解是否大麻看多了看饿了(什么鬼),她带我来到一家泰国饭店,非常是红火,大家等了一会才有座,大家吃的如图,很普通的泰式菜,然而两人吃了47欧,H说这在阿姆斯特丹已经算实惠的了。吃完出来大概8点了天色终于暗了一点,顺路经过了红灯区,由于H感觉非常尴尬所以大家就快步走过,橱窗里的女性并没细看,也没拍照(感觉拿相机对着她们是对她们的不尊重),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盛名在外,不少人不了解在比利时的根特也有红灯区,只不过规模更小。这类红灯区历史悠久,刚开始主如果为了满足水手的需要。想知道更多可以去看德瓦伦(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名字)的维基百科。当然,红灯区也有我们的博物馆,据了解持hollandpass可以免费进来。








九点约了她的两位gay蜜,其中一位真的很妩媚,大伙就随便地聊着生活琐事直到我回信息打字时引起了其中一位的注意,他看到我用英文26字母打出汉字这事大呼可怕,我表面尬笑心理吐槽难道他以为大家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相应的键吗,大家有上万汉字呢。总之之后和他科普了一下汉字的拼音,笔画,五笔和手写等主要输入法,完了十推荐受他一脸WTF的表情,没错,中华文明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这三位决定也对我进行一些文化输出,科普了荷兰语的由来和邻国的恩怨,还强行教了我他们村的方言(我朋友和他们都源于荷兰东部的一个村)。其中一位还特地嘱咐H要带我去看看“THEWALL”,听到这个名字我脑中浮现了柏林墙这种战争遗留品,后来发现大错特错了,他们说的是荷兰车站附件的一种热食自动贩卖机,如图。


第二天在船上用过早餐后,直接去了冯德尔公园Vondelpark,这里应该注意一下,阿姆斯特丹的公交车票是上下车都要打卡的,我买的是90分内有效的票,由于去的时候下车没刷致使回来时票刷不出来,幸亏H用荷兰语和司机交流了一下三十秒解决问题。由于时间非常紧,大家并没深入公园。这天阳光明媚但又非常凉爽,园内的郁金香开的正盛,颜色五彩斑斓叫人挪不开眼,如果下次能有空闲在这野餐就太棒了。期间H指着公园里携带头盔骑车的人告诉我一定是游客,由于当地人除去专业赛事,骑车是不带头盔的。出了公园就直奔中央火车站前往H的家乡Hengelo。这次阿姆斯特丹没来得及看安妮之家有点可惜,珍藏着这个低地国家荣光年代证据的国立博物馆和阿姆斯特丹皇宫也是我下次再来的原因之一。




















荷兰小镇的kingsday狂欢
(这部分非常不游客,只有当地生活的记录和吐槽,可以跳过)
身高暴击从hengelo正式拉开帷幕。从车站到H的家只有十分钟,是个前后两院的温馨小排屋。从后门一进来是个洗衣间,再进来就是开放厨房和餐厅了,厨房的水泥台面是她男朋友R亲手做的,十分漂亮。客厅里的黑色皮沙发和大音响与墙角的堆成小山一样的乐高积木可以看出主人在这里度过了不少愉快时光。我走进厕所筹备洗手,一进来顿时意识到了这个屋子对我的敌意。没错,我只能在镜子里照到半张脸。我该想到的,H一米八她男朋友两米,加上他们当时是自己装修,完全是根据他们的身高量身订做,晚上碰到了他们平均身高中一年级米九的朋友们,又是在party上只能站着,和他们说话我的脖子都快扭断了。第二天我发现我这身高在这个镇上可能算是轻微残疾,由于kingsday那天我在整个镇最热闹的街道站了四小时,身边挤过上千人,以我的身高为基准,这个小镇十四岁以上最矮的人身高166.那时180的H和她两米的男朋友与她平均190+的朋友们是如此安慰我的:大家认识一个和你一样身高的女孩但她今天没来。如此的安慰听着真叫人舒心呢(微笑)。








科普时间:国王节kingsday是荷兰为庆祝皇家过生日的全国性节日,在每年的4月27日举行,即国王威廉-亚历山大的过生日。国王节当天,当地人和海量游客聚集在阿姆斯特丹,与荷兰其他每个城市,沉浸在街头聚会,橙色狂欢中。首次的皇家庆典活动在1885年8月31日举行。这是女王威廉敏娜生的日子,由此诞生了女王节。当威廉敏娜的女儿朱莉安娜在1949年继承王位后,女王节的日期也相应变更为4月30日——她我们的过生日。朱莉安娜的女儿碧翠丝公主在1980年成为皇后,但为了纪念妈妈,她决定保留女王节的日期。因此,在4月30日庆祝女王节的传统就如此持续了65年,直到碧翠丝的儿子威廉-亚历山大在2013年即位。此后,历时多代的女王节首次更改为了国王节,日期也相应改成国王的实质过生日——4月27日!节日的名字和日期可能略有改变,但庆祝活动丝毫不变!——橙色狂欢,马路市场,运河巡游,各种露天音乐会......
然而Kingsday对这个小镇来讲和国王没什么关系,只不过一个全部人放假有官方理由开party的日子,连着两天由于H的gay蜜们我都是在一个gay吧门口看表演,酒精,音乐和挥之不去的大麻味与黏鞋底的地板(不少酒和饮料都撒在了地上)应该是我对此全部的记忆。啊对了,一米九的dargqueen穿着10cm+的高跟鞋90度弯腰给我飞吻的模样实在让人印象深刻。说到这不能不提一下,由于我太矮看不到舞台被不认识的人一个接一个推到舞台前,真的都是陌生人,都不需要怎么说一看我的身高就主动让了,并往前推,并不care我抗拒的样子,一直把我往前推,我的内心是绝望的,当然那是在表演最初的时候,大伙还是清醒的,再后来大伙都嗨了跟着音乐摇摆根本顾不上我,我去上卫生间时不能不求助我的朋友,由于我太小了要前后各一个人开道要不然我就被挤没了,矮子在这活不下去的。










拖着筋疲力尽的身子回到家时,发现生活还筹备了新的磨难给我,我要洗澡时发现拿不到花洒,再穿好衣服出去叫他们帮我把花洒拿下来这事太丢脸了我做不出。于是我蹦啊蹦,蹦到第四下终于把让它拿了下来,生活真是太艰辛了。第二晚他们估计意识到了,把花洒地方往下一了一点我终于可以到了,第三晚又往下移了到我的鼻子这,他们潜意识里我有多矮?!!
住在当地人的家也让我对荷兰普通人的生活有了深入知道。譬如H的男朋友R之前有个不小的手术,我事先是了解的,但见面后还是大吃一惊,整个人的气色和状况好极了,完全看不出仍有病在身,不只这样,这位大哥本职是网页设计人员和大学教授,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沉迷铁人三项。当我了解他说我去活动一下的潜台词是先去游过个2公里泳再骑车40公里最后跑8公里时,我的内心是奔溃的,真是好体力。我参观了他们的车库,八辆自行车,意料之中,每个人四辆。由于我去荷兰之前就嚷嚷着要和他们一块骑自行车,所以R很贴心地把所有自行车的座位都调到最低让我试哪辆可以骑,结果也不出意料,没一辆我坐上可以到,心里在哭嘴上自嘲让他们问隔壁借一辆儿童自行车。种种缘由最后也没骑上车,哎,心累。




















去party或者看表演都是下午和晚上的活动,白天大家就在家聊聊天去去超市什么的。在家常唠嗑中得知他们一位朋友荷兰人,在爱尔兰爱上了一位西班牙女生,于是两人移居爱尔兰了,剧情差不多是现实版leapyear吧。
这里的超市是每个人进来时拿一个扫描仪,把东西扔进购物篮之前就扫一下记录价钱,然后自助结账,全凭自觉,快捷便捷。
关于和荷兰人的生活部分我有空或许会写个随笔,这次聊的不少感想也多,就不在游记里浪费笔墨了。比利时部分下篇见。下面这张(网图,侵删)是阿姆斯特丹kingsday的盛况,和我在小镇的感觉还是非常不同的。

